哎,你听说过那个让韩寒当主编、让饶雪漫加盟的公司吗?就是那个能把网络小说变成电视剧、把作家包装成明星的图书策划机构——盛大文学华文天下。今天咱们就扒一扒这家公司的发家史,看看它怎么从民营小作坊变成资本市场的香饽饽。
资本游戏里的"大鱼吃小鱼"
2009年那会儿,盛大文学突然掏出6000万到1个亿的"零花钱",把华文天下这个民营出版界的优等生收归麾下。这事儿在当年可是炸了锅,毕竟那时候普通出版社的年利润也就百来万。陈天桥这波操作就跟现在互联网大佬买奶茶店似的,表面看风马牛不相及,实则暗藏玄机——华文天下手里攥着上百部影视改编权,这可比游戏道具值钱多了。
这里头有个特有意思的细节:并购完成后,北京公司直接注销,新公司注册在天津。就跟咱们现在企业搞税收筹划似的,听说天津当时的文化产业政策特别友好。现在回头看,这步棋走得确实妙,要不然哪能撑到2015年并入阅文集团,抱上腾讯这条大粗腿。
从"书贩子"到"IP操盘手"
以前的出版公司就是二道贩子,赚个差价完事。华文天下可不一样,人家玩的是"IP全产业链"。举个栗子,《独唱团》杂志创刊号,光预售就破了百万册,这哪是卖杂志,分明是卖韩寒的流量。更绝的是他们还搞了个"文学合作社",把饶雪漫这样的青春文学扛把子都招揽过来,跟现在MCN机构签网红一个套路。
看家本领有三板斧:
- 传统出版:每年500多个图书品种,从《三毛全集》到《小王子》应有尽有
- 数字运营:2012年就接入移动、联通、电信,比微信读书早出道好几年
- 影视改编:《校服的裙摆》这种疼痛文学都能改成网剧,你说牛不牛?
互联网+出版的"魔改实验"
现在的华文天下简直就是出版界的变形金刚。你看他们2020年搞的"重新定位再出发",直接把公司拆成原创文学、动漫世界、经典图书三大中心。这招跟字节跳动的中台战略异曲同工,既能保住老读者的情怀,又能抓住Z世代的眼球。
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他们的招聘策略。招漫画编辑要会改条漫为页漫,招营销编辑得懂抖音B站,就连销售助理都要会用NC系统——这哪是出版社,分明是互联网公司配置。难怪人家能把《新宋》这种历史小说包装成穿越剧IP,传统出版社哪玩得转这些?
未来战场上的"三座大山"
虽说现在背靠阅文和腾讯,华文天下的日子也不全是鲜花掌声。头号难题就是怎么平衡网络文学和传统出版,总不能左手卖《斗罗大陆》右手卖《张爱玲全集》吧?再说影视改编这块,现在观众口味变得比翻书还快,去年还吃甜宠剧,今年就改追悬疑了。
还有个隐形炸弹是人才流失。17位十年老员工固然可贵,但出版业平均年龄都快40了,怎么跟95后、00后读者打成一片?看他们招聘启事里又是漫画又是网文的,估计正憋着年轻化转型的大招呢。
小编觉着吧,华文天下就像出版业的"混血儿",既有传统文人的酸劲儿,又有互联网人的狼性。下次再看到某某网文改编剧,别忘了里头可能有他们家操盘的影子。这年头,能把纸质书卖出电子烟的感觉,也是种本事不是?